发文单位: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 | 成文日期:2020年12月23日 |
标 题:宜政发〔2020〕37号 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关于宜州区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的通告 | |
发文字号:宜政发〔2020〕37号 |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
宜政发〔2020〕37号
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关于宜州区
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河流河道
管理范围划定成果的通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江河湖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宜州区依法组织完成了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流域面积50km2以下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经研究,现将宜州区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予以通告。
一、划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道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水河湖〔2018〕314号)和《关于加快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的通知》(自治区总河长令第3号)、《自治区太阳城集团2138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桂政办发〔2019〕34号)、《河池市太阳城集团2138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江河湖库管理范围划定实施方案的通知》(河政办发〔2019〕40号)、《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州区河流水库管理范围划定实施方案的通知》(宜政办发〔2019〕26号)等文件。
二、划定原则
(一)统筹协调。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治理方案成果,统筹、协调好河道管理范围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防洪规划治导线、城市蓝线、水工程管理保护范围和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边界的关系。
(二)权属不变。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权属维持不变,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实施管理范围监管,维护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安全。
三、划定标准
(一)有堤防河道(含湖泊、水库,下同)。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一二级堤防护堤地为堤防迎、背水坡脚以外20至50米;三四级堤防护堤地为堤防迎、背水坡脚以外15至30米;四级以下堤防护堤地为堤防迎、背水坡脚以外8至15米。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质条件等,可将河道管理范围以外的相连地域30至50米划定为堤防安全保护区。
(二)无堤防河道。有防洪规划的河道,按照防洪规划确定的河道岸线、治导线或者规划两岸堤防走线之间的行洪区域、堤基地和护堤地确定;无防洪规划的河道,按《防洪标准》(GB50201—2014)设计洪水位或历史最高洪水位之间的行洪河床确定。
(三)有相关成果河道。已批复实施的生态保护红线、城市蓝线和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各类保护地边界满足前述第1点、第2点标准的,可直接采用作为管理范围。
(四)涉水工程河道。河道内的水库、水闸、泵站、水文测站、桥梁、码头、枢纽工程等水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划定。
四、通告内容
宜州区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附件:宜州区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条河流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
2020年12月23日
附件
宜州区冲崩河、九龙河等112河流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2020年12月
一、冲崩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1冲崩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洛富村石上屯至洛富村洛富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洛富村洛富屯至洛富村冲崩屯东北侧5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2冲崩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洛富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二、加上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洛富村杨村屯西南侧至洛富村加上塘西侧水库下游1600m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九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3.1九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祥北村山脚屯西南600m至六寨村大里屯西北700m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2九龙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大波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为保护范围 |
2 | 六寨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为保护范围 |
3 | 大里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为保护范围 |
四、石脉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洛西镇福田村石脉屯东500m至洛东镇王格村同吉屯东300m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福里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5.1福里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福里村谷泵屯至福里村三角屯西北侧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5.2福里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谷泵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2 | 上坪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3 | 纳库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4 | 上福里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5 | 三角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六、羊角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6.1羊角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三岔镇羊角村大羊角屯至三岔镇营盘岭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三岔镇营盘岭至三岔镇羊角河终点 | 已建河堤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6.2 羊角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三岔镇西侧左岸1300m防洪堤 | 五级堤防管理范围为堤防迎、背水坡脚以外8m~15m;堤防工程管理范围以外30m~5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堤防背水坡脚以外8m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30m为保护范围 |
2 | 三岔镇西侧右岸1300m防洪堤 | 五级堤防管理范围为堤防迎、背水坡脚以外8m~15m;堤防工程管理范围以外30m~5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堤防背水坡脚以外8m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30m为保护范围 |
七、良因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7.1良因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良因村红社屯西南侧约1.3km至良因村良因屯 | 已建护岸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良因村良因屯至良因村河口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良因村良因屯至古卜新村肯弄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古卜新村肯弄屯至红社村新建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5 | 左、右岸 | 红社村新建屯至红社村红社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6 | 左、右岸 | 屏南社区宜南屯至屏南社区板莫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7.2良因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良因村良因屯1#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八、同上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洛东社区楞村屯西南老虎垌泉眼至洛东社区吴村屯东北300m | 已建护岸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洛东社区吴村屯东北300m至大曹村委东2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屏南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9.1屏南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屏南社区寨门屯至屏南乡政府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屏南乡政府至屏南社区宜南屯 | 已建护岸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堤防工程背水坡脚外以外8m |
3 | 左、右岸 | 屏南社区宜南屯至屏南社区板莫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9.2屏南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屏南社区1#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2 | 屏南社区2#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3 | 屏南社区3#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4 | 屏南社区4#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5 | 屏南社区5#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十、果立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0.1果立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新兴村洞卜屯至新兴村新兴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新兴村新兴屯至新兴村果立屯 | 已建护岸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堤防工程背水坡脚外以外8m |
3 | 左、右岸 | 新兴村果立屯至肯山村纳隘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肯山村纳隘屯至肯山村果福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0.2果立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新兴村果立屯1#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2 | 肯山村果福屯1#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3 | 肯山村果福屯2#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十一、下北洞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肯山村坵愣屯至肯山村下北洞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肯山村下北洞屯至肯山村北怀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肯山村北怀屯至肯山村纳隘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十二、吉寸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2.1吉寸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吉寸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吉寸水库至梅洞村梅洞大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2.2吉寸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吉寸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十三、东省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板敢村东省屯至板敢村黄脸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十四、双甲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4.1双甲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屏南社区双甲屯东南侧约1.2km至双甲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屏南社区双甲屯至屏南社区初一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4.2双甲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屏南社区双甲屯1#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2 | 屏南社区双甲屯2#溢流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划定为保护范围 |
十五、波串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5.1波串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波串村大范屯至六基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六基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坝首右端50m,左端50m,坝脚下游50m。管理范围以外150m为保护范围 |
3 | 左、右岸 | 六基水库至波串村波串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5.2波串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六基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十六、加比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波串村加比屯至波串村波串大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十七、北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7.1北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北山社区羊角村屯至双塘村平阳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双塘村平阳屯至双塘村北山道班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双塘村北山道班至怀道村大山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怀道村大山屯至怀道村板扣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7.2北山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万伍拦河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闸坝两端各50m划定 | 闸坝上下游100m为保护范围 |
十八、大安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8.1大安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塘利村牛峒屯至大安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大安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坝首右端50m,左端50m,坝脚下游50m。管理范围以外150m为保护范围 |
3 | 左、右岸 | 大安水库至梅洞村新村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8.2大安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大安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十九、康良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塘利村康良屯泉眼至塘利村龙朗屯西北侧约0.7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岭边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北山社区羊角村屯北侧约山塘下游至龙安村大崇屯北侧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一、朝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罗山村古笔屯东约0.3km处至罗山村朝村屯东南约0.1km汇入龙江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二、氮肥厂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怀远镇楞达村老宜山氮肥厂至怀远镇怀远村八滩水轮泵电灌站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三、甘村东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甘村村坡字水库下游山洞流出口至甘村村加燕屯东北侧约0.9km汇入龙江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四、官坝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谭村村白马寨屯西侧至谭村村官坝屯北侧约0.5km汇入五里桥水库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五、龙虎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沙浪村龙虎屯东侧100m至沙浪村板宅屯东南侧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沙浪村板宅屯东南侧至龙安村拉好屯西北侧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六、甘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甘村村料峒屯东南侧0.2km处至甘村村甘村屯屯北侧约0.8km汇入甘村东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七、东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林场水库大坝下游至同德社区洞坚水库下游西北侧2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洞坚水库下游西北侧200m至豆竹村甘蔗屯东侧1200m与板高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豆竹村甘蔗屯东侧1200m与板高村交界处至豆竹村甘蔗屯东南侧4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八、吉波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坪上村大背屯北侧约0.2km处至坪上村吉波屯西侧约1.5km汇入龙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二十九、安马西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安马社区坡上屯西北侧约0.3km处至安马社区城镇汇入小环江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拉响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小隘村拉响屯东侧约1.1km至小隘村大村屯西北侧0.8km汇入地下河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一、怀远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31.1怀远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怀远镇李家寨村蒋村屯至李家寨村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李家寨村处至怀远村瓦窑屯汇入小环江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1.2怀远村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林场村屯 拦水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坝两端各50m为管理范围 | 坝上下游各100m为保护范围 |
2 | 头坝屯 拦水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坝两端各50m为管理范围 | 坝上下游各100m为保护范围 |
3 | 瓦窑屯 拦水坝 | 闸坝两端各50m~150m为管理范围;闸坝上下游各100m~200m为保护范围 | 采用坝两端各50m为管理范围 | 坝上下游各100m为保护范围 |
三十二、罗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罗山村祥脑屯北侧枫木坳至罗山村罗山大队东南约0.3km汇入龙江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三、五里桥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33.1五里桥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李家寨村芋头峒口屯至怀远村五里桥水库下游0.8km汇入怀远村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3.2五里桥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工程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五里桥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三十四、索敢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索敢村拉显屯西北侧约0.5km与索敢村索敢屯东侧约0.2km汇入中洲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五、甘竹峒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东田村三帽屯东南侧0.5km处至Y003乡道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Y003乡道处至东田村甘竹峒屯南侧1km处 | 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3 | 左、右岸 | 东田村甘竹峒屯南侧1km处至东田村甘竹峒屯北侧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六、立新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良村村马伶水库至田峒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田峒屯至小村屯北侧约0.6km | 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3 | 左、右岸 | 小村屯北侧约0.6km至泵村屯溪侧约0.6km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七、龙安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天桥村小寨屯东南侧约0.8km至天桥村龙安村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天桥村龙安村至天桥石化加油站 | 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3 | 左、右岸 | 天桥石化加油站至天桥村下龙安屯西侧汇入天桥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八、龙宽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龙潭村龙宽屯西侧约0.5km至龙元村龙元屯东侧约0.8km汇入中和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三十九、罗城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与四把镇交界处至龙元村龙岸屯汇入中和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良村至良村村大唐屯东南侧约0.8km与乡道Y002交汇处 | 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四十、白面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40.1白面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洛漏村白面屯东北侧至湖长村湖长屯汇入龙江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0.2白面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白山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四十一、下研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拉稿村肯好屯西北侧约0.3km处至拉稿村下研屯东南侧汇入小环江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二、鲤鱼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岩田村水勒屯至良村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三、肯滩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祥贝社区肯滩屯北侧约1.7km至祥贝社区祥贝初中旁汇入东小江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四、三合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三合社区上坡屯与柳城县冲脉镇交界处至三合社区河村屯处 | 有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背水坡脚以外8米为管理范围线,管理范围线外30米为保护范围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三合社区河村屯处至中和村下邓屯汇入中和河处 | 农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五、沙口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洛漏村拉蚌屯东侧约0.6km至刘三姐镇流河社区流河村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刘三姐镇流河社区流河村至刘三姐镇流河社区流河村汇入流河处 | 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四十六、拉定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竹仓村三吉屯西北侧约0.4km至拉林村拉定屯北1km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拉林村拉定屯北1km处至拉林村拉定屯南侧龙江汇合口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七、大莫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祥贝乡大莫村至祥贝乡大莫村果云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四十八、平头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良村村马伶水库至良村村平头山屯东南侧Y002乡道处 | 有渠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渠道左右外边坡脚线之间为管理范围,渠堤外坡脚以外各3m为保护范围线 |
四十九、都街河(金城江那马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都街村塘芽屯西南侧约0.3km至都街村都街小屯西侧约2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都甘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乾合村都甘屯北侧约1.8km至乾合村火把峒屯西侧流入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一、拉林东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拉林村拉甘屯东北侧山沟至拉林村拉林大队西南侧1.2km龙江汇合口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二、那友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怀远罗山煤矿一工区东北侧2.3km山沟至大邦村那友屯西侧约0.6km汇入龙江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三、塘罗东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都街村塘罗屯西侧约0.7km山沟至都街村羊角屯东南侧约0.7km汇入围道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四、王移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地罗村白沙屯北侧0.6km处至地罗村王移屯南0.7km进入山洞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五、大安北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上坪村柳村屯北侧约0.6km山沟至上坪村大安屯西侧约1.1km汇入围道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六、冲谷河(那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围道村拉浪林场冲谷分场东侧2km山沟至围道村板寻屯东南侧0.2km汇入围道河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七、加凤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立新村中村屯新村水库西侧0.5kn泉眼至立新村吉洞屯东南侧0.5km山谷间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立新村吉洞屯东南侧0.5km山谷间至加隆村拉甫屯北侧约0.6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加隆村拉甫屯北侧约0.6km至加隆村拉甫屯北侧约1.2km汇入大才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八、乾合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乾合村牛洞屯北侧约0.7km山沟至新惠村板谷屯北侧约0.7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新惠村板谷屯北侧约0.7km至新惠村坡旧屯东侧桥头水库大坝下游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五十九、拉甫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59.1拉甫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加隆村牛角屯西侧约0.3km至拉甫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拉甫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拉甫水库至北关村敢才屯北侧约0.3km汇入中洲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59.2拉甫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拉甫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六十、围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德胜社区东侧街边至榄树村桃村屯西侧约0.5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榄树村桃村屯西侧约0.5km至榄树村围村屯南侧约0.5km汇入平桥水库西库库尾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一、福安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楞底村白山屯东南侧约0.8km至寨平村全屯西南侧约0.8km山谷中间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寨平村全屯西南侧约0.8km山谷中间至寨平村福安屯北侧约0.18km汇入东寨河中游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二、玉楼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62.1玉楼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上坪村柳村屯西北侧凤凰岭西北约1.0km山沟至玉楼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玉楼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玉楼水库至榄树村桥军屯东南侧约1.8km山谷间河流转弯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榄树村桥军屯东南侧约1.8km山谷间河流转弯处至寨平村盘龙电站大坝上游西北侧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62.2玉楼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玉楼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六十三、加新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立新村坡吉屯西北侧山脚至立新村加新屯东北侧约0.4km汇入加凤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四、白板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潘峒村羊垌屯西北侧900m至潘峒村白板屯垌底西侧200m(河口流入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五、龙底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黄龙村双龙屯西侧200m至拿网村龙底屯南侧200m与黄龙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拿网村龙底屯南侧200m与黄龙村交界处至拿网村龙底屯西侧3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六、邓山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66.1邓山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榄树村罗村屯北侧约0.8km泉眼至邓山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邓山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邓山水库至榄树村桥军屯东南侧约0.3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66.2邓山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邓山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六十七、洞口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洞口村洞口屯(地下泉水口)至洞口村与黄龙村龙扇屯东南侧1000m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洞口村与黄龙村龙扇屯东南侧1000m交界处至拿网村龙底屯西侧300m(汇入龙底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八、网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黄龙村龙门屯东侧100m至黄龙村龙门屯西北侧10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黄龙村龙门屯西北侧1000m至拿网村新村屯东侧300m进入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六十九、加泵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69.1加泵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平里村平里水库大坝下游至北牙乡北牙社区猫山屯东北侧400m与平里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北牙乡北牙社区猫山屯东北侧400m与平里村交界处至北牙社区北牙屯北侧100m(河口汇入仁寿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69.2加泵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平里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七十、大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70.1大龙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保良村大龙水库西北侧2.0km六共屯后山至北保良村大龙水库库尾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保良村大龙水库库尾至保良良村黑山屯西南侧3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70.2大龙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大龙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七十一、纳夫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潘峒村纳夫屯西南1.2km至潘峒村纳夫大队东北300m(河口流入白板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二、大凤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洞口村大凤屯西侧100m(地下泉水口)至北牙乡旧北牙公社农场西北侧300m(河口汇入洞口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三、拉友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沙浪村百社屯东北侧200m泉眼至沙浪村板么屯南侧400m与红山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沙浪村板么屯南侧400m与红山村交界处至红山村大竹屯东侧300m流入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四、拉丹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沙浪村沙另屯北侧200m至沙浪村拉丹屯西北侧300m与红山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沙浪村拉丹屯西北侧300m与红山村交界处至红山村拉友屯东南侧400m进入拉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五、拉仰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白龙村岭上屯至白龙村拉仰屯西北侧600m与二横村交界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白龙村拉仰屯西北侧600m与二横村交界至二横村中村屯西南侧400m汇入地下暗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六、雁朝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白龙村弯头屯东南侧100m至白龙村坝头屯西南侧300m汇入地下暗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七、龙愣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高寿村龙贡屯龙贡岩至高寿村中村屯东北侧800m汇入龙江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八、虾洞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北牙乡保康村保康屯西南侧600m至北牙乡保康村新村屯东北侧400m与虾洞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北牙乡保康村新村屯东北侧400m与虾洞村交界处至虾洞村龙眼屯东侧300m汇入地下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七十九、甘岩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高明村沙络峒屯西南侧1000m至高明村加崖屯东侧300m汇入高明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保康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北牙乡保安村板在屯西侧400m至北牙乡保康村么往屯与高寿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保康村下才屯西南侧800m从山洞流出至保康村么往屯与龙头乡高寿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北牙乡保康村么往屯与高寿村交界处至高寿村龙浪屯北侧汇地下暗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一、德惠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德惠村上龙屯至德惠村六洞屯与高明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德惠村六洞屯与高明村交界处至高明村栋马屯东侧4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二、加伞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白土乡德荣村加伞屯东北侧2.2km至龙头乡加峰村芝延屯西北侧14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芝延屯西北侧1400m至加峰村东北侧500m汇入屯朝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三、板所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龙田村板所屯北侧400m至龙田村尖坡背屯西南130m山间与龙头社区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龙田村尖坡背屯西南130m山间与龙头社区交界处至龙头社区西南侧500m汇入拉炭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四、龙头江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84.1龙头江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洞口村小洞屯西北侧1200m至洞口村小洞屯东北侧8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北牙乡洞口村小洞屯东北侧800m至洛岩村龙头江水库北侧10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84.2龙头江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龙头江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八十五、拉炭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85.1拉炭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龙头社区拉炭屯西北侧山坳至龙头社区卫生院下游100m汇入板所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85.2拉炭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拉炭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八十六、加峰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加峰村桥头屯西南侧600m至加峰村加峰屯东北侧500m汇入屯朝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七、江头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矮山社区坡寨屯东北600m至畔塘村北江屯东北5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畔塘村北江屯东北500m至保宜畔村大岭屯西北2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宜畔村大岭屯西北200m至江头村江头屯东侧400m汇入龙江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八、龙降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燕山村龙降屯南侧800m屯东北500m至解放社区原胶厂南100m铁路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解放社区原栲胶厂南100m铁路至解放社区宜山县砖厂东100m汇入龙江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八十九、鸡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太平社区萝卜峒屯东北900m至太平社区鸡山屯东北2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太平社区鸡山屯东北200m至围村西200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永定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四合村水岩屯西北侧0.1km地下河至石别社区西北侧1.3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石别社区西北侧1.3km至永定村楞浇屯西北侧0.7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永定村楞浇屯西北侧0.7km至永定村拉拉屯西南侧0.5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永定村拉拉屯西南侧0.5km至三寨村关上屯西侧0.2km汇入奇庚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一、乐德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太平社区新村屯南侧1.2km从山洞流出至围村新立屯西6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围村新立屯西600m至围村村委北100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二、楞头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下维村纳卧屯南200m至下维村板豆屯北400m汇入下维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三、石盆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石别社区石盆屯东北侧0.7km泉水至永定村白虎屯2.0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永定村白虎屯2.0km至永定村楞浇屯西北侧0.1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四、小山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石别社区小山屯南侧0.1km至石别社区大棒屯东北侧0.8km汇入加麦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五、拉洞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95.1拉洞水库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四榜屯东北侧1.3km拉洞水库下游至永定村拉拉屯西南侧0.4km汇入永定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95.2拉洞水库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拉洞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九十六、太平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拉弄村加省屯西南侧0.6km泉眼至拉弄村村委东北侧1.2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拉弄村村委东北侧1.2km至板围村太平屯东北侧0.3km汇入洛寿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七、板么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永良村板么屯北侧0.4km处泉水至永良村村委北侧0.7km汇入奇庚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九十八、屯拉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98.1屯拉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永良村屯拉屯西南侧2.8km(塄路山坳西南侧1.2km)至永良村屯拉屯西南侧1.5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永良村屯拉屯西南侧1.5km至弄桑村屯拉屯东南侧0.5km汇入江浪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98.2屯拉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江浪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九十九、板和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福龙社区平潭屯东北侧2.3km至福龙社区东侧0.1km汇入奇庚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〇、板欧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福龙社区甘林屯东北侧2.5km至福龙社区思连屯东侧0.1km汇入奇庚江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一、纳赖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板围村纳赖屯东南侧约1.1km至板围村太平屯东北侧约0.1km汇入太平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二、大显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拉弄村龙歪屯南侧约0.6km至拉弄村大显屯西南侧约0.8km汇入土桥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三、同德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南侧600m至同德社区北侧9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北侧900m至愣村村冲村屯东北侧4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四、三旺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土桥村横山屯西侧约0.4km至土桥村村委北侧约1.1k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五、板另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建安村塘安屯西北约1.2km至建安村板另屯东约0.3k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六、解放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雁山村扬耀屯北侧约0.4km至雁山村红星屯东北侧约0.4km汇入三旺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七、三保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建安村三保屯东北约1.5km山峰峒至建安村板另屯东北约0.6k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八、坪村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岭坪村山崽西侧300m至六桥村坪村屯西南侧5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〇九、龙屯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109.1龙屯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龙屯水库南侧800m至龙屯水库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龙屯水库 | 水库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3 | 左、右岸 | 龙屯水库至同德社区西北侧700m与众联村交界处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4 | 左、右岸 | 同德社区西北侧700m与众联村交界处至众联村新村屯西侧3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109.2龙屯河河道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及保护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水库名称 | 管理范围、保护范围划定标准 | 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 工程保护范围划定方案 |
1 | 龙屯水库 | 水库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等主体工程的管理范围为坝首两端、下游坝脚及溢洪道两侧各50~150米;其管理范围以外150~300米为保护范围 | 根据库区校核洪水位以及水库主体工程往外50米划定 | 管理范围以外150米为保护范围 |
一一〇、桥头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众联村桥头屯西南侧800m至众联村牛劳屯东南1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一一、红星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建安村三保屯东北侧约1.7km至石别镇拉并村红星屯西南侧1.1k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拉并村红星屯西南侧1.1km至拉并村里村屯西侧约0.2km汇入六坡河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一一二、众联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成果
序号 | 岸别 | 河段 | 河段基本情况 | 管理范围划定标准 | 管理范围方案 |
1 | 左、右岸 | 板高村砂隘屯北侧200m至板高村都点坳西南侧100m潜入地下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2 | 左、右岸 | 众联村冲坝屯西从地下河流出至众联村德桥屯西南侧300m | 乡村无堤防河段 |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16年修正) | 采用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水面线与岸边交线,并结合岸线实际情况确定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主送:各乡镇太阳城集团2138,区直和中央、自治区、河池市驻宜各单位。
河池市宜州区太阳城集团2138办公室 2020年12月23日印发